。如果仅仅以‘有用’来解释我们对知识的忠诚,就无异于认为人性已经泯灭了。”他说得很严重,如果不把人文和科学知识当作实现人的内在价值的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内容,而仅仅当作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就是人性的泯灭。这是一种不讲社会实用价值的纯粹对知识的追求。但无论如何,如果工程技术学科确实还是能够问其是否有用的话,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的价值却明显不是以“有用”为准绳的。
有人问:“哲学有用没有,如果没用的话,那么你搞哲学不是浪费时间吗?”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去做所有那些不浪费时间的事,去做有用的事,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你最后有更多的时间不去考虑有用与没用,去享受生活本身,这就是做有用的事情的目的,所以“有用的”合起来,它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人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无用的事情:去爱、去审美、去理解宇宙的奥秘、去哲学玄思、去获得幸福。所以可以看出,无用的东西是目的,有用的东西是手段。
看看科学家和文学家是怎么看哲学的吧。爱因斯坦说,哲学是所有科学之母,是对知识不懈地追求。这是科学家的回答。那么文学家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说过,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什么是家园?这里的家园就是人的心灵。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有首诗,其中有:“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这里说的就是精神家园。乡愁是一种情绪,是一种冲动,是一种浓浓的压抑在心底的思乡之情。从这个角度而言,哲学就是精神还乡。把科学家和文学家对哲学的认识综合在一起,那么,哲学就是既有理性的又有非理性的东西,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文明的动力有很多,但最内在的动力就是人类永不自满,永远在寻找自己未知的地方,永远在超越自己。哲学就是我们人类得以不断前进、不断突破、不断超越的根本的内在动力。人类如果想要前进,就要不断超越自己,而只有拥抱哲学,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奥丽)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