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38.中学生的教育原则有全面的教育原则和发展的教育原则。39.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各自履行道德义务的前提下而形成的关系。40.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作用、激励作用、控制作用。41.师生间的交往和对话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它的建立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一般要经过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初级阶段、深化阶段、巩固和发展阶段。42.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标、内容、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43.人们普遍同意,存在三种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即认识或文化、社会、儿童。44.中学课程的表现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45.显性课程主要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综合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关联课程)、核心课程。46.“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选修课程”是指每个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及需要,自己选择学习,而不是必须学习的科目。47.设置选修课程的主要依据:(1)社会需求(2)地区差异(3)个性差异。48.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49.高中内容的选择遵循如下基本原则: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50.从宏观上讲,德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51.教学是学校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种教育活动(工作)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基础,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f52.教学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其价值集中体现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认的发展两方面。53.使学生掌握适合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54.我国的中学教学应着重强调如下的教学原则:1、主体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创造性的学以致用原则;4、因材施教原则。55.教学设计的依据:1、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1)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2、教学设计的现实依据1)教学的实际需要2)学生的需要和特点3)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特点56.教学设计的原则:1、系统性和程序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57.中学教学设计的程序:1、目标分析2、内容研究3、教学方法的选择58.根据学生认识活动的不同形态,中学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