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歌唱的语言
作者:赵慧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23期
摘要:中国的古代唱论在歌唱的语言上有了很详尽的论述,不仅指出每个字音的构成,更对语言的口法有更准确的认识和实践方法,这些古代唱论的精华要运用到现代的声乐学习中,借鉴到科学的实践中。
关键词:唱论;字头;字尾
人类的声音拥有其他乐器所不可替代的灵魂,那就是语言。歌唱的语言通过旋律、共鸣等来表达情感。古往今来,一直将歌唱的语言作为歌唱技巧的重要审美部分。明代魏良辅曾论曲之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①。把咬字行腔作为首要的部分。清李渔的《闲情偶寄》“字从口出,有字即有口。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②。在我国的古代唱论中对歌唱的语言就有了很详尽的认识,这些都是我们在现代声乐学习中值得借鉴的。
一、语音的构成
歌唱的汉语拼音将将每个字音分为子音与母音,子音即为声母、母音为韵母。通过发声器官把他们拼合而成,这样就形成了语音。在我国传统戏曲中就将字音进行分解,将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
明末沈宠绥的《度曲须知》一书中这样描述:“凡敷演一字,各有字头、字腹、字尾之音。头尾姑未指,而字腹则出字后,势难遽收尾音,中间另有一音,为之过气接脉……由腹转尾,方有归束。今人误认腹音为尾音,唱到其间,皆无了结。已故东字有翁音之腹,无鼻音之尾,则似乎多。③”不仅仅指出了每个字字头、字腹、字尾,还强调了每各部分的重要性,字头为声母,字腹则是韵母,尤其强调字尾的归韵。清代中期徐大椿所著《乐府传声》及清后期徐沅、王德晖所著《顾误录》也都有这样的语音解释。
二、歌唱的口法
字音出口的方法则是古典戏曲理论中的“口法”,即咬字吐字行腔的方法。
(一)字头、字腹、字尾
在古代唱论的字音研究中,为了把握节奏的快慢、字音衔接的缓急及高低不同的强调,对字音口法的训练就存在了一些问题,我国古典戏曲唱论主要从字音字头与字尾、行腔技巧性来解决。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字头,即出音,沈宠绥在《度曲须知》“凡字音始出,各有几微之端,似有如无,俄呈忽隐,于‘箫’字则似‘西’音,于‘江’字则似‘几’音,于‘尤’字则似‘奚’音;此一点锋芒,乃字头也,繇字头轻轻吐出,渐转字腹,徐归字尾。”④字头发音要轻,锋芒清晰可辨,出字头后转到字腹,从小到大,在字头的发音上轻巧、清晰。
字尾即是归韵。“工夫全在收音,音路稍伪,便成别字”⑤,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