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范围、某一国来看,寡头垄断反而会使竞争大大加剧。比如美国的柯达胶卷可以被认为基本上垄断美国的胶卷制造业,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它必定受到来自日本富士胶卷等国外制造商的挑战。而一个国家只要充分开放商品市场,这个产业就可以达到较高的竞争性;若进一步开放产业投资市场,则竞争性就更高。
f当今国际市场上,激烈的竞争足以使寡头垄断企业尽可能地努力进行研究和开发,尽可能提高效率,尽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而不是像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的垄断破坏和降低有效的市场竞争,阻碍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寡头垄断的形成可以避免无序竞争,减少资源浪费。上世纪90年代初,地方航空公司如雨后春笋,上海、厦门、四川等16家地方航空公司相继冒出。民航公司从原来民航总局直属的9家。一下增至20多家,最多时曾达到34家。由于“春笋”过多,没过几年,市场上以机票打折为代表的价格战长久地扮演了无序竞争中的主角。直接导致行业利润下降的严重后果,全行业都遭受了打击。1998年,这一矛盾激化到顶点,国内民航业出现全线负增长。导致全行业出现24.4亿元亏损。
寡头垄断也可以避免完全垄断的“唯我独尊”,使行业发展具有竞争的动力和潜力。日本铁路从组建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末,就一直是国铁“一统天下”的局面,由于在陆地运输上的垄断地位,使得其集中统~的管理和垂直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在进行决策时还比较有效。
但面对上世纪70、80年代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总公司在各地区的经营状况不相同,又决定其管理就必须平衡各方利益,不能专注于衡量经营状况的效益目标,加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把公司运营实绩与利益补偿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原有全国大一统的管理模式被证明越来越不适应新的要求。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对国铁进行改革,先后拆分成七家公司,并通过租借、出售、上市等一系列的步骤,使实行改组后的各铁路公司仅十年的时间里,在铁路的经济效益、效率和服务质量上有显著的大幅度提高。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正好避免了完全垄断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使行业发展乃至于经济发展走上健康道路。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