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企业并非真正独占市场,这一点就使寡头垄断企业不得不追求高效率,从而使其高效率具有现实性。
产量的决定
寡头间存在勾结
f产量由寡头间协商取决于各寡头实力的大小。寡头间不存在勾结各寡头根据其他寡头的产量来调整自己的产量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价格决定
各寡头不存在勾结:
1)价格领先制:价格决策往往由大企业作出。决定价格的大企业通常被称为价格领袖者,或支配性企业;而小企业则如同完全竞争企业一样,是价格接受者。包括:支配型价格领袖(本行业规模最大企业)效率型价格领袖(本行业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企业)晴雨表型价格领袖(能优先掌握市场变化的企业)各寡头不存在勾结:
2)成本加成:按一定的百分比在平均成本上加利润。
例某产品的平均成本为100元,利润率为10,则价格定为110元。
f寡头之间存在勾结:
3)卡特尔厂商之间签定正式的协定来控制产量,分享市场和维持价格。
形成发展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所推崇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尽管从理论上而言这种市场结构最有效率,但现实生活中在成熟行业出现的市场结构中却往往不是这样。由几家或十几家左右的企业垄断某个市场的半数甚至更多市场份额,即寡头垄断市场在现实生活中则比比皆是。
寡头垄断市场是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二者折衷,这种市场结构往往并非某个政府的设计,相反恰恰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并在不同的行业得到印证,如美国汽车业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投资银行业的美林、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等。产业经济学大师、芝加哥大学的HaroldDemsetz指出,高效率的企业可以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伴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优秀企业的良好绩效是因为效率而不是因为市场垄断造成的:也就是说,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其实是非常有效率的。
西方经济学所论述的四种市场结构中,完全垄断型市场与完全竞争型市场一样是很少存在的,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的是寡头垄断型市场和垄断竞争型市场。特别是寡头垄断型市场。以熊彼特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根据寡头垄断企业组织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事实,指出“垄断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的观点,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前提上的,而这个前提缺乏现实性,因而此观点的正确性大打折扣。
事实上,垄断虽然是竞争的矛盾对立面,但它的存在并没有消灭竞争,尤其是寡头垄断改变的只是竞争形式,而非竞争本身。如美国汽车市场一直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制造商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