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8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在这8年抗战中,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北戴河,也曾有着多年被日本殖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民侵略的屈辱历史,如今,纪念馆的那些文献资料图片就是要提醒我们不忘国耻。运用这样的授课形式,学生在受到爱国情感熏陶的过程中,也能识记的历史知识。
三、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历史之间相互联系
历史知识如能形成知识的网络体系,能更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联系注意不同历史知识(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古代史与近现代史),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相同之处和对比不同都是历史教学中较好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授工业革命时,教师将184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知识内容,和中国历史上英国1840年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列强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列强需要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所以他们必须要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国门。在讲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一些国家希望通过向外侵略扩张的方式转嫁危机的内容,可以和“从1931年开始,日本加紧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明确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图谋转嫁危机”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学生便能容易地把握理解课堂的重难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四、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历史与学生认知的联系
学生在课外通过其它途径会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把历史知识与学生已有认知联系在一起,实现学习能力的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东北的抗战知识点时,我将其与学生语文课本中学习到的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相联系,既可感又形象,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在学习国共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我联系到了电视联续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和楚云飞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了“中日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国共之间的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这一观点。
五、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使用新的信息手段
要提高学生的兴趣,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还要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真实。这就需要教师能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历史的视频、图片来重现历史。
在学习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时,我播放了一段希特勒的演讲视频,让学生对这个二战元凶有了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我再讲解希特勒的反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