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邛崃市大同九年制学校郑和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更为关键。只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只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在一年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1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形象性。在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充分利用教学挂图或实物透影仪,尽量采用多种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2积极思考的习惯。
f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引起我的注意。刚开始时,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