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说;1928年回国以后的小说创作;抗战时期的小说创作;散文等创作情况。第二节《激流三部曲》、《寒夜》《激流三部曲》的主题思想;觉新、觉民觉慧、高老太爷等人物形象;抗战时期长篇小说《寒夜》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巴金小说现实主义创作特色。第十二章30年代小说(五)(6课时)第一节沈从文创作概述沈从文的创作道路;《绅士的太太》、《八骏图》等都市小说的创作特点;湘西小说表现的“人生形式”;田园抒情小说的风格;沈从文小说的文体追求。第二节《边城》《边城》对“人性美”、人情美表现;翠翠形象塑造;《边城》的历史评价和审美评价。第十三章30年代新诗(3课时)第一节30年代新诗概述
5
f左翼诗人的政治抒情诗;殷夫和中国诗歌会的诗歌创作;现代派诗歌群体和流派形成及其创作。
第二节戴望舒、卞之琳、藏克家
戴望舒的《雨巷》和其早期诗歌创作;戴望舒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戴望舒后期诗歌创作诗风的转变;卞之琳的《三秋草》、《鱼目集》等诗歌的现代主义特点;藏克家的《烙印》、《泥土的歌》等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第十四章30年代戏剧(6课时)
第一节30年代戏剧概述
无产阶级戏剧的左翼戏剧运动;“普罗戏剧”与“国防戏剧”;洪深的《农村三部曲》等现实主义剧作;抗战初期的“好一计鞭子”等街头剧、历史剧等。
第二节曹禺与《雷雨》、《日出》、《北京人》
曹禺对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贡献;代表作《雷雨》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周朴园、繁漪等人物形象分析;《日出》的思想和艺术价值;陈白露形象分析;《北京人》的思想主题;曹禺话剧的主要艺术成就。
第十五章30年代散文(4课时)
第一节30年代散文概述
小品散文的多元发展;杂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报告文学等。
第二节鲁迅杂文
鲁迅前后期杂文思想内容的异同;鲁迅杂文政论性与诗化的结合;鲁迅杂文形象性等特点;鲁迅杂文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林语堂
30年代小品散文的代表;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特点;林语堂小品散文的得失评价。
第十六章40年代文学思潮(2课时)
第一节国统区文学思潮
抗战初期“文协”的成立和“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上海“孤岛文学”和“鲁迅风”杂文及戏剧运动;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战国策派”和“与抗战无关论”;胡风的“主观战斗神”和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文学论争等。
第二节解放区文学思潮
6
f1942年”文艺整风“与毛泽东《延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的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