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的创作背景;《野草》的思想意义;《野草》的艺术成就;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第七章3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3课时)
第一节左翼文学运动与思潮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左联”的成立及其左翼文艺运动;左翼文学思潮的功过评述。
第二节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五四文学人文主义思想的承传;西方文艺思想的吸收;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等作家的文学主张;人文主义文学思潮之评价。
第八章30年代小说(一)(5课时)
第一节30年代小说概述
小说流派和创作现象概况;小说新人迭出、小说体式日益丰富、中长篇小说数量激增;革命恋爱小说模式;社会分析小说;讽刺小说;现代派小说等。
第二节丁玲、张天翼、艾芜、吴组缃、萧红
丁玲的小说创作道路;《莎菲女士日记》人物形象分析;丁玲的“新小说”;丁玲的后期小说创作;张天翼小说创作概况;《包氏父子》、《华威先生》及其张天翼讽刺小说艺术特色;艾芜的《南行记》等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吴组缃的《一千八百担》等皖南农村小说;“东北作家群”及其萧红的小说成就。
第三节新感觉派小说
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渊源;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的小说创作;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艺术成就与不足。
第九章30年代小说(二)(6课时)
第一节老舍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
老舍在英国完成的三部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抗战前的执教和写作;《猫城记》、《离婚》等作品;抗战以后到建国时期的创作;《月芽集》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火葬》、话剧作品等。
4
f第二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祥子、虎妞等人物形象分析;祥子悲剧命运的思想意义;《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四世同堂》在民族抗战中的文化反思主题;人物塑造的特点;《四世同堂》的艺术成就。第十章30年代小说(三)(6课时)第一节茅盾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茅盾早期的“为人生”文学主张;大革命失败后的文学创作;30年代的左翼文艺活动;长短篇小说、散文、杂感等作品。第二节《蚀》、《子夜》《蚀》三部曲及茅盾早期长篇小说创作的特点;茅盾代表作《子夜》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吴荪甫人物形象的塑造;《子夜》的艺术成就;茅盾的其他长篇小说和《春蚕》、《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第十一章30年代小说(四)(6课时)第一节巴金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巴金早期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与《灭亡》等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