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剧烈,底物52亲电部分用到的是碘代物,而优势在于底物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f同年Zhao等报道了零价钯TADDOL催化的二茂铁酰胺类底物54的分子内不对称交叉偶联反应,芳基化产物Sp55为N杂环平面手性二茂铁内酰胺衍生物,产率和对映选择性均在良好到优秀的范围。
同年Gu等也肩并肩地发表了零价钯PN配体催化的版本,比起Zhao的工作,不足之处在于反应温度条件较为剧烈,底物亲电部分用到的是碘代物,并且在对映选择性控制上也远远处于下风。
f比起CH烯基化与芳基化,烷基化的例子很少。二茂铁不对称CH烷基化的首例见于Schmalz等1997年的报道。他们采用双唑啉铜(I)催化体系,成功实现了二茂铁重氮酮类底物58与60的边链卡宾对茂环CH键的不对称插入反应,但ee值只有中等水平,并且只给出有限的两个底物。
Shibata等2014年的报道了另一例二茂铁不对称CH烷基化反应。他们采用手性双烯铱(I)做催化体系,异喹啉作导向基团,成功实现了单取代烯烃对茂环CH键的不对称插入反应,反应收率与对映选择性最高可达到优秀水平。但该体系的问题在于当烯烃的取代基为取代苯基时,支链与直链产物的选择性并不好。
在不对称CH官能化合成平面手性二茂铁的实例中,形成CC键的反应几乎占了整个江山,,形成CX键的反应则是寥寥无几,只有去年报道了两份CH键硅基化的工作。Shibata等率先以手性双烯铑(I)为催化剂,叔丁基乙烯为氢受体,在高温条件下实现了芳基二茂铁64的分子内不对称脱氢硅基化反应,但对映控制只有中等到良好的水准,而且底物范围较为受限。
f两个月后He等发表了反应的加强版本。他们将催化体系改为Segphos铑(I),发现反应不需要氢受体,且在室温下就顺利进行,底物的范围得到大大拓展,且收率与对映选择性都提升到了优秀水平。
总的来说,虽然二茂铁化合物的不对称CH键活化早在1979年前已有报道,但直至近年来通过不对称CH键活化策略合成平面手性二茂铁的研究才开始表现出活力并取得喜人的成果,形成CC键的反应特别是芳基化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实例,但烷基化反应以及形成CX键的反应实例屈指可数,有望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催化动力学拆分
合成平面手性二茂铁衍生物的最后一个策略是利用动力学拆分。最早的两个催化动力学拆分实例几乎同时报道于2006年。Moya
o等通过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基化催化体系,使用不同的手性喹啉配体,可以使平面手性烯基二茂铁化合物rac68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分别发生双羟基化反应,对映选择性在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