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诊断”。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或者道听途说,急于“对号入座”,认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弄清问题当然是必要的,但大学生的问题还是发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实在不必自己吓自己。
3、转移注意。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4、调整生活规律。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所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轻松化解了。
5、不要讳疾心理咨询。对于严重的、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也可寻求专家咨询及心理卫生机构的帮助。
三、个体维护与增进心理健康的一般原则与措施
1、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
2、自尊自爱。
3、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4、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5、放弃偏见,求助心理医生。
6、积极实践,将上述观念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及时调整心理生活与反应。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变具有独特性其引发原因多种多样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应全面细致地分析其诱因以便对症下药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1、环境、角度的变化引发心理冲突
大学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大学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的能力处理学习、生活、人际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据调查80的学生以前在家没有洗过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生活问题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其次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已包括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
f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提高独立生活能力这是入学适应的第一步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一步。其次需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在不同环境下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并认识到优、缺点是每个人都有的应当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而不应因为缺点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弃。
2、学习压力造成的焦虑心理
现在的大学对学生学习要求严格若几门课程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甚至退学的危险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之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