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案例《世界的聚落》
一、案例背景
课程选自湘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聚落”。
从地理知识角度看影响聚落居住场所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两大方面。自然因素又分成地形、气候、水源等社会因素包括交通、科技、政治等方面。本节课渗透着深刻的教育应当承担起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教育应当明确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培养这种价值观的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这也是我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本节课就是在常态教学中通过一个全员参与的课堂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元素教师恰当修正学生的思维轨迹完善、落实学习内容。
二、主题
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全新的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学生最为喜欢的活动每一个学生创作一幅画以表现他们对聚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贯穿以学生讲述、教师点评、归纳提升等方法修正认知中的误区、填补思维中的盲区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三、操作过程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有趣的活动。”
学生出现明显的骚动他们好奇地窃窃私语开始关注、期待下面的活动。
教师“给你8分钟请你在白纸上画一幅画表现你对所向往的居住环境的设计。”
学生表情格外灿烂所有的学生立即行动包括所谓的差生拿出笔开始作画。
8分钟后教师收齐所有学生的作品。学生们又一次好奇并期待。
f教师打开实物投影把学生的画一一投影出来。
学生凝神观看并参杂一些笑声或议论。
教师我要从你们的作品中随意播放几幅画请作者起来讲解一下他的画。
学生1“这是我画的我的居住地是在低缓的山坡下门前有一条小河流过房前屋后还要有树、有花园。”
有学生说“跟我画的差不多”
教师“为什么选择在平缓的地方建立家园为什么要有小河还要有树和花草”
学生1“平缓的地方盖房子容易成本低有小河景色美还可以坐船玩有树有花空气好。”
“河水可以浇灌他们家的花园”有人补充说道。
教师展示学生2的作品“这幅画把居住地设计在海滨地带画面上有被云遮掩了一部分的太阳。请讲讲你的创作”
学生2“我选择临海的环境是因为我喜欢海可以钓鱼还喜欢乘船出海的感觉天上有云和太阳反正感觉这样很好”
教师分析“同学们你们能看出他们在选择居住地时特别在意了哪些地理条件吗两位画家你们自己察觉到了吗”
学生们纷纷说出地形、河流、沿海等条件。教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