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人
苏梅(四川大学附属中学)
初中学生能够对系统的常用功能进行主动设置,是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基础。本课的内容涉及日期、时间和音量等基本设置,让学生掌握多种设置方法,并初步认识和了解“控制面板”的作用。本课的部分内容在小学教材中有所重复,但并非简单的重复,小学的教学定位于学生能力的形成,而初中的教学定位于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需通读全套教材,理解编写意图,根据具体的学情,把握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与提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计者关注到了小学与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充分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把握住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学情分析具体,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三维”目标符合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要求,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设计上,注重知识的回顾,有利于筑固知识,搭建新知与旧知关联的桥梁。教师以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事件“索契冬奥会”开幕日期是星期几,为新知的引入环节,激发学生关注利用计算机系统查看日期和时间的兴趣,从而引出教学的主题:如何改变计算机系统的设置。接下来,围绕着日期、时间和音量的设置,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分组探索、汇报演示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掌握操作方法。教师将教材中的教学顺序作了调整,将“控制面板”设置日期时间归入日期时间设置的多种方法,将通过“开始”菜单设置音量归入音量设置的多种方法,有助于理顺教学脉络,让学生认识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基于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主动重组,符合教材编写以模块的形式显现教学内容,便于教师发挥能动性,恰当调整和重组教学模块的意图。最后,教学在师生愉快的共同反思总结和学生的探索活动中结束。配套教学用PPT内容与教学要求一致,能支持教学的设计,可有效地配合教师完整地开展教学。本课的教学中,没有关于教材中阅读材料的使用设计。这部分内容在我所点评的教学设计中,几乎是被集体忽略了。教材中阅读材料的编写,是对教学内容必要的补充与扩展,教学目标定位于“了解”层次。因此,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教师必须仔细研讨阅读材料的内容,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学生阅读的时间可置于课内也可置于课外,但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有阅读环节的设计,以及学生阅读后,对内容的理解及和教师的引导。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