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课改下的自主管理班级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一把抓,很多时候是既辛苦又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可谓事倍功半。如果我们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就可以通过开展学生自治、自立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班级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一、转变思想,树立学生的自主教育观念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完全可能让学生自我管理。班级自主管理就是通过班主任、课任老师的指导,让学生实现对班级的自治。班级自主管理的主体是学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是班级管理的参谋者、指导者,对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治和直接参与班级教学管理的探索,不仅是加快民主化管理进程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种提升学生自主教育能力、培养合格公民的德育策略、班主任、任课老师要转变观念,大胆放手,真正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带领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开学初让学生自拟班规。第一,明确班规的意义。先向学生讲述班规与《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一样,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第二,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立法者”。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分小组自己来拟定组规、班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然后确定班规,这样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在约束自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第三,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哟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用自己确定的制度来约束自己,不断培养自我调控、自我管理的能力,以达到自主管理的目的。二、健全制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制定了班规后,还要对它进行完善和健全,并且落实好。要充分利用“班级法律”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行为规范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自觉意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启迪学生摆脱依赖,自主决策,勇担责任。如学生的文明礼仪,自己自觉督促;班级卫生角,自觉检查;班级学习、纪律、卫生,自己组织评比。试行“班委竞选制”“值日班干部制”“组长分工包干制”。通过自荐和推荐、竞选演讲等,由全班同学投票产生班委。班委之间明确职责,分工合作,通过轮值制度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