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体验的揭示;
旋律与歌词紧密配合,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钢琴伴奏;
多为独唱,对演唱技巧要求较高。
(二)群众歌曲:歌词通俗易懂,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
关,体现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旋律以雄壮豪迈者居多;音域不
宽,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易于上口,适于群众集体齐唱;伴奏
有无均可。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学习了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三首乐曲,了
解了在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音乐特点及其影响。
20世纪前半叶,中国人一直在为踏上“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
明之路而艰苦斗争。音乐则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人民对
胜利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黄自曾经说过:“艺术是生活的表示,
一个时代的艺术,就表示一个时代的生活。伟大的艺术都不失为民族
与社会的写照。”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课业负担相对较重,但是对音乐学科有着
十分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在短短的一堂课中,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
于是在课堂上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
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生理与心理都趋于成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f而且有自己的独到看法。在鉴赏音乐方面,通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参与热情。
本节课主要讲解“五四”运动之后到解放前各个时期的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还有西方音乐各种体裁和创作技法对中国新音乐的影响,这需要学生他们所学历史知识相结合的一节课。要了解这一时期音乐的发展情况与特点,就要了解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所以在讲授这节课的时候,要深入简出,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有关的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背景和相关音乐文化。
效果分析
本课优点:1、本节课课堂结构合理,课件设计清晰,课堂容量适中。2、在知识点的引入上,结合现代教育手段,以课本内容为基础,
利用互联网手段搜索音频和视频,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3、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互动,自己发现问题,总结知识。本课缺点:没有深入的进行知识探索。如今后有时间精力,应不断充实自己知识储备。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花城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第1课时《光明行》。
f本单元分为“西方音乐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两个章节。通过欣赏18、19、20世纪中外各种体裁的有代表性的音
乐作品,了解这些优秀作品的艺术价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