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光明行
【导入】欣赏歌曲《送别》
课前欣赏的歌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送别》,作者是著名音乐家李叔同,也就是我们尊称的“弘一法师”。歌曲《送别》是“五四运动”之后出现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可以说,从“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为踏上“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之路而艰苦奋斗。音乐则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人民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光明行》。一、二胡曲《光明行》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曾出现了一种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认为中医、中国画、书法、京剧以及中国音乐等都是落后的、不科学的,统统予以轻视和排斥。正是由于受“五四”精神的影响,产生了一批注重教育和学术性的音乐社团。“国乐改进社”就是其中的代表。面对西方音乐文化广泛地渗入中国,“国乐改进社”将“改进和振兴国乐”当做艺术的宗旨。而这时,有一个作曲家则用毕生精力来实践他的音乐观念,他就是刘天华。其中二胡音乐的创作是他实践中重要的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他的一首二胡作品《光明行》。在欣赏的时候,大家试着从旋律、速度、节奏和音乐情绪方面,来进行分析。
f旋律:雄壮、明快坚定速度:欢快节奏:密集、富于弹性音乐情绪:振奋人心、热情奔放可以说,《光明行》这首二胡曲的出现,一改之前的传统二胡曲目给人的那种萎靡不振、绵软无力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区别呢?我们通过谱例来看一下。第一段大家会看到,基本上每个音符上面都有黑色的实心倒三角形。这个符号叫做顿音记号。那么这一段在演奏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二胡的“顿弓”技法。(教师示范演奏)第二段(教师示范演奏)左手按弦的时候,有一个揉的动作,这种演奏技法叫做揉弦。第三段特点很明显,右手运弓的时候,有颤抖的感觉,这种演奏技法叫颤弓。(教师示范演奏)刘天华正是借鉴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融入到二胡演奏中(如:顿弓揉弦颤弓等)来展现其音乐形象。同时借鉴了西洋音乐的进行曲曲式和转调手法。使得这首《光明行》听起来欢快明朗,气势豪迈。是中国的第一首“二胡进行曲”。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二、艺术歌曲《玫瑰三愿》认识了刘天华这位音乐家之后,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民族音乐家黄自。
f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