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常态评价方法的思考
新课改后,课堂发生了显著变化:环形座位法将班级切割为不同的团队;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成为新的学习方式;课堂展示让学生激情燃烧促进新知生成;学案引领下的自主学习减负增效。新课程更注重小组团队建设,而团队管理离不开小组常态评价,好的班级、好的课堂更离不开好的激励。提高对小组常态评价的认识所谓小组常态评价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坚持对成员或小组的表扬与批评,采用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我的体验是:①班主任要坚持常态评价,执行力永远是第一位的;②非物质性奖励是最长效的,它需要强化某种认知,精神能够到达的无需物质刺激;③让班委会、学习组长成为管理者、活动的组织者。构建量化管理的常态模式在常规管理中,量化管理作为非物质评价方式是最实用的,但很多班主任缺少认识,不能坚持,常流于形式。那么,如何构建量化管理的常态模式呢?1.量化考核意识的培养班主任重视什么,学生就会朝着这个方向修正行为,量化意识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比如某个同学因为做好事给班级加了分,班主任就要以此为契机,以适当的方式在班内公开宣扬,并将学生个人量化与班级量化挂钩,2.建立可操作的量化管理方案有法可依是班级规范管理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在一开始就建立符合本班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量化管理方案。绝不可以将实验班的方案直接给普通班,因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大差异。班级量化考核包括行为量化和学习量化两方面,由副组长记录小组成员量化,组内与组间相互监督。评价力求公平、公正、公开。每月进行一次总评,集中表彰。学年量化与校级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挂钩。3.利用小组团队相互制衡、约束个体评价构成团队评价。一旦某个同学给小组减了分,大家都会感到不好意思,这位同学也将会遭到同组成员的责备。组员间要相互
f提醒,纠正不良行为。在一个团队中,优秀是可以传递的,个体间的正向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团队评价的量化机制,将有利于增强小组成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规范评价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形成小组间的竞争力,加强组内协作;通过表彰先进,可以树立典型,比较差异。尽量规范评价过程,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体验进步与收获。每次活动都要与量化挂钩,颁发荣誉证书和给予物质奖励。每一次集体亮相与展示,都是一次肯定,都在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若干年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