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135互动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唤醒了学生,也唤醒了教师。当看到学生合作学习时那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们从心里感到欣慰,但是静下心来思考,在纷纷攘攘的“合作学习”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浅谈我的看法。一、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讨论交流可实现经验的共享、思维的碰撞,在充分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讨论更能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思考与理解。但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做基础,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三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聚在一起,但是却无所事事,不知所措,漫无目的地合作。二是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三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也不愿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所以,教师只有在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才更有利于完善和深化学生对问题的意义建构。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围绕主问题潜心读文,深入思考,给学生营造一个静静思考的场,给学生提供一个深度思考的空间。没有学生个体的充分思考与建构,小组讨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此环节,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有信心,相信学生,不要走过
f场,摆形式,只给环节,不给时间和空间。教师一定要注意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及时调控与点拨。教师不要无所事事,只是形式化地在教室内走一圈了事。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时不只在语言,你的动作,你的眼神都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
二、要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因学习任务而存在,因学习任务的可分解性而得以实施。并非什么样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那些课堂讨论活动,只能说具有合作的意味,但分散的、无序的、个体的交流方式,决定了它不可能具有合作学习的本质意义,起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合作学习。只有那些有价值的学习任务才适合合作学习。如在语文精读课的教学中,第一课时基本上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就这些看似简单的学习内容,我们怎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这一层面的内容虽不算深,不算难,但却是精读感悟的基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