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二卷,文综试卷,政治试题,问答题部分,WORD版
全国二卷,如果选择题能拿上四十分,问答题能拿到二十大几分,全卷也就是六十几分。能上七十分的就是绝对的好学生,上八十是凤毛麟角。不知历史、地理的题怎样,如果都是这个难度,总分还是以180到200为主,文综分数不会太高。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试题。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材料一、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000亩(1公顷约15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区,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住后,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园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000多人是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入地由一些经营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营,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
f均收入明显增加。材料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被征地农民的许多现实问题受到广泛关注。M省2010年对1460户被征地农民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现实,被征地农民户均失地21亩,99的家庭得到各种形式的补偿,每户平均获得政府货币补偿76271元,与土地被征前相比。34的家庭年收入增加,户均增加7125元,37的家庭年收入下降,户均减少10409元,其余家庭收入变化不明显;69的农民拥有固定职业,31的农民没有固定职业,在有固定职业的农民中,10的农民是通过政府、社区介绍就业的,70的农民拥有医疗保险,17的农民拥有养老保险,3的农民拥有失业保险。(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4分)答案: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产值增加。4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3分,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3分,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需)4分(其他诸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f(各位同学,这道题,捋着材料一点点想,能想成与这个答案差不多的样子,就算不行,答成“又好又快”套,也能酌情得分,我估计答成“又好又快”只要答好了,不会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