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组织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一)组织与公共组织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人们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结构方式和活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的、动态的人类共同体。它是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行为和组织环境等基本要素在内的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人类组合系统。2、公共组织的含义:广义的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1)静态的公共组织结构。(2)动态的公共组织过程。(3)生态的公共组织环境。(4)心态的公共组织意识。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人员;(2)物质因素;(3)职能目标;(4)机构设置;
(5)职位设置;(6)权责划分;(7)法制规范;(8)技术和信息。4、公共组织的分类
(1)以组织目标分:互益性组织、营利性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性组织。(2)以所拥有的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划分: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3)我国: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政协组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5、公共组织的特征:(1)公共性;(2)政治性;(3)法治性;(4)权威性;(5)广泛性;(6)独占性。6、公共组织的功能:(1)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2)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人员的归属。(3)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支点。(二)公共组织的研究途径1、管理途径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公共组织的:一是从管理功能及过程来考察公共组织,从组织活动的程序和技术上来界定公共组织;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成为公共组织的主要价值。2、政治途径:(1)多元主义;(2)自主性(3)与立法机构的联系(4)分权3、法律途径:(1)独立性(2)委员会形式(3)替代性争端解决4、政策途径:(1)公共治理构成一个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不断循环的政策周期。
(2)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是不可分的。(3)分权的政策执行比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更有效。(4)政策周期主要是政治过程,而不是管理效率。(5)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网络比科层组织效率更高。5、文化途径:从文化途径来研究公共组织,强调人的主观方面的改变。6、网络途径
f(三)公共组织学的研究视阈1、公共组织学的学科定位:行政组织学是公共组织学的分支学科。行政组织学包含于公共组织学之中。公共组织学包含于公共管理学,行政组织学包含于行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