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探讨
作者:汤坤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09期
提要政府预算管理作为现代公共治理的重要工具,既处于一个不断变革的世界之中,也在深刻影响着现实世界。本文基于利益相关方视角,运用经济学的供给需求分析范式,从政府预算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特征和互动影响结构出发,首先进行当前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存在问题的阐述,然后提出构建利益相关方共同治理结构的路径选择,以供决策者参考。
关键词:政府预算管理;利益相关方;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问题的探讨基于利益相关方的视角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日
一、理论阐释
从经济学的视角思考一个现实问题,往往需要将其置于一个理论的或概念的框架之中,作为政府预算管理的研究也不例外。本文按照政府预算管理体系中各利益相关方的逻辑关系,展开对政府预算管理问题的研究。以政府预算部门作为核心关系方,分别考察政府预算部门(即资金供给方)与资金使用单位(即资金需求方)、由公共选择机制形成的立法监督机构(即监督制衡方)三者之间的互动影响结构,进而提出政府预算利益相关方共同治理机构的理论框架,并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框架构建的现实,进一步分析提出中国政府预算利益相关方共同治理结构的路径选择。
二、当前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
如同任何社会变革一样,当前的中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也并非尽善尽美。由于具体国情的束缚和传统管理模式的桎梏,时至今日的中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也只能说是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改革仍旧面临着诸多瓶颈。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先易后难”的逐次推进方式,增大了后续改革的难度。时至今日的预算改革,是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政府采购等领域开展的,而作为基础性工作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却由于种种原因直至2006年2月方才出台。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恰恰是预算管理变革的基础性技术支撑平台。并且,我国现行政府会计体系基本上采用的是完全收付实现制,至少在短期内还不具备过渡到权责发生制的现实条件。这种现实国情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向国际上政府财政统计最新口径靠拢的进程。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二)在政府治理的纵向层级上,具有地方先行的“倒逼机制”。当前的预算改革,首先是由以河北、广东、天津等为代表的地方政府率先推动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