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两节课作为一个教学单元,第一节课由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素材的自我收集整理,第二节课则运用整理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次根据国家课程的编排,见缝插针地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如在《声现象》的教学时,运用校本教材《你会制作乐器吗》作补充,让学生有更多的相关声音的三要素方面的知识。这样做既让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了相互补充;更重要的是能够把国家课程中相关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要求,集中在校本课程中进行细致有效的发挥,留给学生足够的机会与空间和相应的素材,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挥与发展。1.3,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校本课程更深层次的追求,故在教学时应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以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具体操作是:由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向学生呈现令人困惑的问题,或提供适合学生进行再发现活动的教材,引导并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景下展开相应的探索活动,找寻出合理的解释及解决策略。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提出让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提供一定量的学生所需的学习资料,作出解决问题的必要提示。例如,在对电磁波的教学时,首先由教师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电磁辐射有好处吗?能不能利用?”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资料或网络环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景下展开相应的探索活动并找寻答案。
f1.4,校本课程实施的课程开设形式校本课程的设置宜采用选修课的形式,之所以采用选修课的形式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4.1,采用选修课的形式能尊重学生个体的需求。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学生中对物理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学习动机的只占少数,在这种情况下,让这一部分同学自觉地选修物理课程,体现了“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更重视了学生的学习需要。1.4.2,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容易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学生自愿选择物理校本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得到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产生积极的回应。而教师的工作在学生的积极的回应中得到肯定,增强了对课程开发的信心,实现了师生的教学相长。1.4.3,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物理校本课程如果采用必修课的形式势必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就违背了校本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初衷。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2,校本课程的反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