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通过“美言”欣赏“美景”,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3、学习按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美言”欣赏“美景”。难点:学习“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等游记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图片、读熟课文。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情境导读【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颐和园》。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颐和园”中的“颐”字不常见,为了加深对这个字的印象,请同学们伸起右手手指书写这个字的笔画。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对具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的颐和园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谁还记得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颐和园的特点?(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PPT出示颐和园图片)当你此时此刻看到大屏幕上颐和园的图片,你觉
f得它是不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是!)
同学们,大家再动动脑,能不能把颐和园的特点概括得更简洁一些?你会
用哪个词或哪个字?(美丽、大或者美、大)
过渡:“美”“大”就是颐和园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它究竟有多美,多大,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慢慢体会。
二、阅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87页。上节课我们提到《颐和园》是一篇游记,作
者按浏览顺序描写颐和园。请快速默读全文,回顾作者主要描写了颐和园中的
哪几处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过渡:昨天,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这些景点,今天我们可要细细游赏
一番了。谁愿意第一个当小导游,把我们首先带入颐和园的长廊中。
(一)学习“长廊”片段
1、指名读,稍作点评。
2、用概括颐和园总体特点的方法,用几个字概括出长廊的特点。(相机板
书:长美)
3、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长廊的特点,加深学生对长廊的印象。
4、生齐读,再次体会长廊的特点。
(二)学习“万寿山”片段(三)学习“昆明湖”片段(四)学习“十七孔桥”片段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概括景点的主要特点,并对重点句段进行分析。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补充资料】: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风景区组成,面积290
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占四分之三。这座古典园林以规模宏伟、娇丽多姿而举
世闻名。园内有亭、台、楼、阁、宫殿、寺观、佛塔、游廊、长堤、石桥、石
f舫等100多处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