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郑兆权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7期
摘要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智能制造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基于此背景,智能制造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响应社会发展,各高校及职业院校也开设了相关的智能制造专业,但现阶段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模糊,总体来说人才的培养应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针对现存的一些不足,提出了一些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智能制造新工科人才培养学科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智能制造大背景
智能制造应用数控技术进行辅助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人力物力的投入,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要充分依托自动化技术和数控技术进行,通过网络和先进的科学设备进行工业生产和制造。在这种工作环境下,为了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可以通过技工学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我国的智能生产制造提供专业的数控人才,支撑智能制造的发展和辅助智能制造产业的升级。
2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智能制造将是制造业竞争的核心,也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其中数控技术专业在各职业院校已经历10余年的建设,相对趋于稳定,然而如何应对智能制造要求培养高端数控技术人才,匹配行业需求却遇到瓶颈。
(2)课程体系陈旧,不能满足新时期改革的要求。目前工科类职业院校均开设数控技术专业,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在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混淆不清,都在培养数控机床编程、操作技能人才。课程体系仍以机械制图、公差、工程材料、金工实习、机械制造技术、数控编程、数控车床实训、加工中心实训等传统机加工课程为主体,无法满足培养智能制造方向数控技术高端人才的改革要求。
(3)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数控技术专业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编程能力要求高,这就要求开设数控技术专业的学校建立数控实训基地,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数控加工实习,实现校企零距离。然而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大多以企业参观、讲座等形式,不能触及深层次的技能训练,高端数控系统编程等内容。
(4)教师整体水平不高。智能制造方向数控技术人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