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例赏鉴
摘要:本课充分尊重学情,着眼于学生发展,从“梦前”“梦中”“梦后”等角度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李白“诗仙”美誉的内涵。以“诗仙”之美誉为切入点,以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境界为重点,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所写的阅读疑问或感受,以诵读、批注、属对等传统教学方式解读文本,践行课改理念,构建和谐课堂。关键词:学情生成“诗仙”批注读写结合教学设想异地上课,必须了解当地的学情。讲授本课时,当地学生即将学习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这本选修教材从“‘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到“‘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十二个专题缤纷呈现,其中“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中收有我要讲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北京新课改实施多年来,“专题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着眼学生发展,把选修课上出一些专题味道来?北京市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室刘宇新老师在《专题教学:改变从教师开始》一书中提出要“以教材为基础、整合相关学习材料的专题教学”。这成为我开展教学设计的初衷: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引导学生初步品味“诗仙”的内涵。几轮备课,无论如何调整教学设计思路,我都充分尊重学情,着眼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水平。通过请学生写批注、提出疑惑等多种方式,不断思考并分析学生理解或思维的“坎”究竟在哪里,进而想办法帮助学生迈过这道坎。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发现学生阅读的理解障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一些词语的理解。如“信难求”中的“信”字、“摧眉折腰”中的“摧”字等,到底如何理解,很多学生模棱两可、似是而非。2诗人“梦境”的理解。有些学生通过“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等语句读出了愉悦、欢欣;有些学生通过“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等语句读出了阴森、恐怖……学生的理解体会各不相同,又各有依据。诗人的梦境到底该如何理解?我能否在这个思维矛盾点上设计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呢?3诗人情感的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歌末尾的这句话往往被看作诗眼。学生们大多能从中读出诗人的傲骨仙风,独立不羁。这样的理解确实正确,但李白的情感就如此片面单一吗?是不是还有更复杂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思考?这句话能否成为探究“诗仙”这一美誉内涵的一个依托?是否可以成为体会诗人情感的一个突破口?基于对学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