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录。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共有六十三条20029)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危重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疗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的不良后果。(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共九章八十条2014121)对违反临床用血规定,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医疗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五:《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共有三十八条2000101)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血液及其成分的安全贮存1:全血和红细胞的保存(1)温度:血液必须始终保存在28℃温度范围内。实施全血和红细胞输注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恢复或帮助维持机体的携氧能力,以及维持机体的循环血量。如果血液不是贮存在28℃,它的携氧能会大大下降。超过8℃可能会因为制备血液过程中由于疏忽而进入血液的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致命的危险。小于2℃同样非常重要,红细胞对低温非常敏感,如果被冰冻,红细胞膜破裂而发生溶血,一旦输注患者同样造成致命的危险。(特殊方法制备的红细胞除外)血浆的保存:新选冰冻血浆:是指在采血后6小时内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并在20℃或更低的温度下快速保存的血浆。
新选冰冻血浆保存期限是1年,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普通冰冻血浆保存期为5年,含有稳定的凝血因子。但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Ⅷ和Ⅴ。
血小板的保存:血小板极其脆弱,影响血小板保存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和pH值。血小板最适保存温度2024℃,并且必须在专用的血小板保存箱中水平振荡。这一过程一方面可防止血小板聚集,另一方面可减缓氧分压下降及乳酸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更好的维护pH值在6572之间。
临床输血过程与交流
f一临床输血过程1评估患者的用血需要以及要求输血的时间;2告知患者和其亲属拟实施的输血治疗的利与弊、输血风险,使其知情同意并签字,记录于病历中;3在患者病历中记录输血的指证及需要的血液制品和数量;4准确和清楚地填写输血申请单及输血前受血者传染病指标化验申请单,注明输血的原因;5如果紧急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