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母婴传播:有研究证明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染给胎儿。孕妇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在乳汁中曾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寨卡病毒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性传播:寨卡病毒可通过性传播,目前报告的少量病例均为男性患者感染其女性性伴。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感染寨卡病毒的女性可将病毒传播给其性伴。血液传播:寨卡病毒可能通过输血传播,目前已有可能经输血传播的病例报告。3人群易感性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4潜伏期和传染期(1)潜伏期: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f(2)传染期:患者的确切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发病早期可产生病毒血症,具备传染性。病毒血症期多为57天,一般从发病前23天到发病后35天,部分病例可持续至发病后11天。患者尿液可检出病毒,检出持续时间长于血液标本。患者唾液也可检出病毒,病毒载量可高于同期血液标本。病毒在患者精液中持续检出时间长,个别病例发病后62天仍可检出病毒核酸。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及期限尚不明确。5地区分布寨卡病毒病目前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1947年病毒发现至2007年以前,寨卡病毒病主要表现为散发。2007年在太平洋岛国出现暴发疫情。20132014年在南太平洋的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暴发疫情,报告病例约10000例。2015年开始蔓延至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多个国家。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及欧洲部分国家有输入病例报告。我国目前有输入病例报道,随着蚊媒活跃季节的到来,有伊蚊分布的地区存在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6发病季节特点寨卡病毒病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疫情高峰多出现在夏秋季。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三)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结膜炎、关节痛及肌肉痛等。感染寨卡病毒后,约80的人为隐性感染,仅有20的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越来越多研究结果提示,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二、诊断、报告和治疗(一)诊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照《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做好相关病例的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