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教学目标1简述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2尝试设计某一转基因生物的研制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2教学难点(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三、教学过程本节是《基因工程》专题的核心,上承《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节,下接《基因
工程的应用》。本节教学难点多,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教学过程。
1加强预习环节,先解决为什么要分四个步骤的问题,然后解决每一步骤的技术方法问题。
为了突破难点及培养自学能力,在上节课结束时,可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在上新课时,首先解决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为什么要分四个步骤,即分析每一步骤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有“目的基因的获取”这一步?引导学生看本专题题图中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可以说这既是概念,也是原理。这里所说的“更符合人们需要”,就是目的,那么更符合人们需要的那个基因就是目的基因了。有了目的基因,我们才能赋予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特性。
为什么要有“表达载体的构建”这一步?单独的DNA片段──目的基因是不能稳定遗传的。课文中谈到构建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为了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表达和发挥作用。
为什么要有“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这一步?教材指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只有进入受体细胞,并且维持稳定和表达,才能实现一种生物的基因在另一种生物中的转化。
为什么要有“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这一步?这是因为目的基因是否真正插入受体细胞的DNA中,是否能够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和正确表达,只有通过检测、鉴定才能得知。
在解决上述为什么基因工程操作程序分四个步骤的基础上,进入每一程序的有关技术和方法的学习。
2加强教学媒体的运用,解决每一程序中的技术难点。在各个操作程序中都有一些技术和方法层面上的难点不好理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拦路虎。形象化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办法。例如,在目的基因获取的常用方法中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得目的基因”的说法。尽管课文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但语言文字仍显抽象。应尽可能在教学中编制软件、绘制投影片或利用挂图来解决这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