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名词解释:1水分活度:某种食品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蒸汽压与同一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2酸价: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的毫克数。3还原糖:单糖和仍保留有半缩醛羟基的低聚糖。4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5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实验值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6皂化法:通过加碱使油脂变成极性很大的水溶性物质而除去,从而使油脂中那些要测定的非极性物质就能较容易地被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提取出来。7总灰分:食品中组分经高温灼烧时,有机成分就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8水不溶性灰分:不能溶解于水的灰分,如污染的泥沙和铁、铝等氧化物及碱土金属的碱式磷酸盐的含量。9总酸度:指食品中所要酸性成分的总量,包括为离解的酸的浓度和已离解的酸的浓度之和。10有效酸度:是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即氢离子活度。11蛋白质系数:一般常用蛋白质换算系数为625,即蛋白质含氮16。12总糖:具有还原性的糖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还原性单糖的蔗糖的总量。13绝对阀: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14差别阀:感官所能接受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大纲内容1正确采样的意义及原则。样品的采集又简称采样,又称检样。原则:1采集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2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2采样的方法有哪些,请分别举例说明。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举例:1(黏稠液体、蔬菜)难以混匀的食品。2小包装食品。3组成不均匀的固体食品。4液体饮料。3样品预处理的目的,及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原理及优缺点。样品预处理的目的:1使样品中的被测成分转化为便于测定的状态;2消除共存成分在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和干扰;3浓缩富集被测成分。预处理方法:1有机物破坏法;2溶剂提取法;3蒸馏法;4化学分离法;5色层分离法;6浓缩。有机物破坏法测定食品中无机成分的含量,需要在测定前破坏有机结合体,如蛋白质等。操作方法为: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1干灰法灰化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在置高温炉中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干灰化法优缺点:优点: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空白值低;能处理较多样品。缺点:所需时间长;温度高易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