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探索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前言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自发发展到政策引导,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得到快速提升,这与我国的施政方针有着密切关系。早在1945年的“七大”,毛泽东便提出:“如果中国需要建设强大的民族工业,建设很多的近代的大城市,就要有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长过程……”其后,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了实施城镇化战略的一系列方针,各省、市、自治区均确定了相应的城市化目标和政策措施;2009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未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拉动内需的重点。国家对城镇化的重视使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2年的526,平均每年以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在提高,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7亿人,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高速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城市病”和“农村病”也相继出现,严重影响我国的城镇化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即从传统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向新型城镇化转变,本文将将总结我国过去几十年中城镇化发展遇到的问题,辨析新型城镇化的重大变革,
f分析现有新城城镇化发展模式,并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一、崎岖的中国城镇化之路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第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为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从城镇化的定义和衡量指标来看,城镇化应该是一个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也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市民化的过程,土地城镇化只是人口城镇化所产生的一个结果。然而,在中国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自上而下的中国式城镇化建设演变成政府主导的新城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土地领先与人口率先实现“城镇化”。这一问题的突出表现有三,首先,新城“空心化”,盲目的新城建设没有考虑到城市发展的趋势,对新城为来预期过高,导致新城无法聚集足够人员、资源的聚集,变成一座空城;其次,城市“二元化”,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却没有真正变成“市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