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提供了可能加上帝王的坟墓造得越来越大,因而也就越来越具有王权的象征,这也为宗庙祭祀活动与陵墓祭奠活动的结合有了其现实性。所以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资料来看,自从战国中期以后,魏、秦、楚、中山等国就已经实行宗庙之寝与陵墓相结合的制度。
二、帝陵的建筑特点帝陵的地面建筑一般可以分祭祀建筑、神道、护陵监3个部分。祭祀建筑
是陵园建筑的主体部分。其间有祭殿,早期称寝殿、享殿等。这是主殿,在旁边有配殿,前面设有焚帛炉以及大门等等。殿后面有祭坛等。这一建筑区的建筑物非常密集。神道是通向祭殿和坟前的引导大路。神道由墓道发展而来,起初很短。后为了有更壮观的视觉效果,有些神道旁边设有石像。一般的帝陵都有一条神道,并以第一个皇帝者为主神道。护陵监明清陵称陵监,是专门用以保护陵园的设施。每一个帝陵都有一个,外面以城墙围绕,里面则有衙门、街市、住宅等等。早秦始皇的陵墓就已经有了护陵监。
帝陵豪华的地下宫殿最重要建筑组成部分便是地宫。地宫又称为“玄宫”、“幽宫”。内部结构装饰极其奢华,堪与皇帝的人间宫殿相媲美。地宫主要是用来埋葬帝王的尸骨和殉葬的大量珍贵物品,是秘密的地下宫殿。
三、帝陵的文化意蕴古人相信人的灵魂的存在,以为人虽死了,但灵魂仍然在活动,为了不至让
他们到处游荡、危害国家或活着的子孙,只有让他像活人一样从事处理政务工作并获得生活用品。所以作为帝王来说,活着时有“朝”,死后也要设“朝”即为“庙”活着的时候有用于饮食起居的“寝”,死后也要设“寝”。所以陵园被称为寝园,或者就干脆合陵墓、寝殿叫陵寝了。考古资料显示,西汉诸帝王的“寝”被建筑在陵墓隔墙外区,有些则把“寝”直接修建在陵墓的顶上。总之,寝的位置离陵墓不是很近,就是完全在一起。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寝、陵墓看
f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建筑整体。人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当时人迷信死者灵魂藏在陵墓的墓室中,它会经常出来游荡,于是就应该有“寝”类的建筑让其栖身,并提供其衣食住行的物品供其享用。有了“寝”,亡者灵魂才得以安身和“生活”下去,也便于后人将其灵魂接到不远处的宗庙里接受祭祀。陵寝建筑因此成为中国建筑文化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四、中国帝陵建筑范举(一)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层恋叠嶂,山林葱郁;北临渭水,逶迤曲转,银蛇横卧。这位生前声名赫赫的君主长眠之地规模十分宏大,不仅是中国的陵墓之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