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课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品德影响着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一个人将来发展如何,将取决于他做人的原则。因此,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期阶段,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段,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品德教育不好是危险品,垃圾和次品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品德不好后果将不堪设想。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从性质上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而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品德课,因此,思想品德课在学校礼仪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利用这个作用,对加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品德课的主导作用
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小学德育的主要课程,有着独立的准则和事例。对其教材分析,不难发现其中大量的道德知识和基础文明教育,体现了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思想品德课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这就从客观上决定它在学校文明礼仪中,在个人道德修养中,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会、文明国度中的主导作用。
二、品德课的导行作用
礼仪是较强地规范性并富有文明内涵,需要教育者要认真指导、示范。如《送温暖》一课,利用以理激情,相比导行的方法,充分利用音响、投影等电教手段来进行。通过课文“少先队员帮助盲人”这一故事生动的讲述,对遇到的情况你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即兴表演,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假如你是一位盲人,你的生活会怎样?”使学生不仅懂得残疾人受到国家的尊重、同情后,关心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而且大大启迪了学生的同情心,激发学生尊重残疾人,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感,在此基础上还要联系学生实际,夸夸班上的好人好事,以树立榜样,让学生觉得可靠、可敬、可学、可行。从而达到《礼仪规范》中的“对待老幼、妇残和军人行走让路,购物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这一要求。总之,课堂导行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情境陶冶发挥暗示作用;另一方面要率先垂范,发挥示范作用。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思想品德课绝非是老师讲学生听所能奏效的。无论是接纳政治常识,提高思想道德的认识,还是情感的陶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没有学生道德主体的参与是不能实现的。所以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的追求,让他们主动积极参与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生理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