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政府说了算,资金也由政府拨给,而政府每年下拨资金的有限又进一步限制了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其实质根源是没有协调好政府、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所以,标准化体制的创新与完善亟待企业的参与,企业必需成为标准化活动的主体。
1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行业标准,其最终“用户”都是企业。只有得到企业的认可才有意义。因此,企业有权力在标准制订工作中发表意见并起主导作用。并且由于企业对于本行业的专业技术及其具体使用情况都相当了解,它们提出的意见理应得到重视。
2企业是标准的使用者,因此它就是标准的受益者,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组织的标准化活动,都起到的是服务于企业和服务于消费者的作用。因此,在标准化活动中,不仅政府、行业组织应该发挥主体作用,企业更应该发挥主体作用。
3成功的企业是技术输出型企业,超一流的企业将自己的知识产权作为标准技术从而实现全球许可,成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达到市场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4企业成为标准化主体是健全行业协会和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只有企业有积极
f性参与标准化活动,并成为标准制修订的主体,行业协会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有代表性的行业协会。只有行业协会发挥作用,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才能完成。因此企业主体作用的确立是市场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化体制的基石。
三、如何使企业在标准化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
企业是标准化活动的真正主体只有企业认识到标准化活动的重要性主动和积极地参与行业和国家标准化活动并成为主体才可以使标准化体制真正得到完善,标准得到更好的落实。但是,企业在参与标准化活动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我国强制性标准存在很多问题客观妨碍企业根据自己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应自己的企业标准;企业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中没有发挥重要作用,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能反映企业的要求;企业不重视标准化活动甚至“无标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做出以下努力:
1致力于本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在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制定规则的权利,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由卖力气、卖产品,到卖技术、卖服务,再到卖规则、卖标准,应该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企业不断追求的境界。企业提高本企业标准水平的过程就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过程同时也进一步推动行业标准水平的提高。
2积极参加本行业的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有利于行业标准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同时,为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