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复合材料的定义与分类: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按性能高低分为常用复合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按用途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2、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连续长纤维、短纤维、晶须及颗粒)为增强材料,金属(铝、镁、钛、镍、铁、铜等)为基体材料而制备的。3、金属基复合材料按用途分类: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按基体分类:铝、镍、钛基复合材料;按增强体分类: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外加和内生)、层状复合材料。4、内生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如下特点:增强体是从金属基体中原位形核、长大的热力学稳定相,因此,增强体表面无污染,避免了与集体相容性不良的问题,且界面结合强度高;通过合理选择反应元素的类型、成分及其反应性,可有效地控制原位生成增强体的种类、大小、分布和数量;省去了增强体单独合成、处理和加入等工序,因此,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从液态金属基体中原位形成增强体的工艺,可用铸造方法制备形状复杂、尺寸较大的近净成型构件;在保证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高温性能的同时,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5、金属基复合材料特性: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所选金属或合金基体和增强体的特性、含量、分布等。通过优化组合可以获得既具有金属特性,又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热、耐磨等综合性能。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导热、导电性能;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性好;良好的高温性能;耐磨性好;良好的疲劳性能和断裂韧度;不吸潮,不老化,气密性好。二、1、增强体的作用:增强体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提高金属基体的强度、模量、耐热性、耐磨性等性能的作用。2、增强体选择: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杨氏模量);良好的物理性能(密度和热扩散系数);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与金属基体具有良好的浸润性;成本。3、增强体分类:按形态分纤维类增强体(连续长纤维和短纤维);颗粒类增强体(外加和内生);晶须类增强体(人工条件下细小单晶);其他增强体(高强度、高模量金属丝)。4、碳纤维主要性能:强度高;模量高;密度小,比强度高;能耐超高温;耐低温性能好;耐酸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热导率达;防原子辐射,能使中子减速;导电性能好;轴向抗剪切模量较低,断后伸长率小,耐冲击差,并且后加工较为困难。5、碳纤维主要原料:人造丝;聚丙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