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需注意不要随便动孩子放的东西,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东西极为关心,不喜欢别人随意扰乱他们的生活方式。
上面提到的五则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大致涵盖了幼儿期孩子比较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
f4~5岁孩子的家庭教育许多研究材料表明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比2~3岁时迅速得多。这个时期的幼儿不仅活泼好动而且好奇心强提问多想象、思维等各方面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这就给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对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家长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一、继续保持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卫生工作。”作为家长更应继续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4~5岁孩子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的承受力比以前有所加大饮食营养的供给量应相应增加。4~5岁孩子不仅好动而且在活动中容易激动情绪高涨时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似乎不知道什么是累这是兴奋暂时掩盖了疲劳。另据调查发现挑食、偏食和厌食是当前独生子女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如果长期挑食、偏食或厌食就会造成营养不平衡而一旦营养素缺乏或营养过剩都会出现相应的疾病。家长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作为家长在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4~5岁幼儿主要的心理障碍有行为冲动动作过多、过度忧虑、不乐、嫉妒、独自一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侵犯、霸占厌食、偏食、挑食、呕吐四类。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在眉睫之事只有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建议家长进幼儿家长学校较系统地学习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千万不可无中生有人云亦云更不可谈虎色变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施加不良的心理影响。
二、正确对待幼儿提问保护幼儿好奇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有关儿童的“六大解放”中包括“解放儿童的嘴使其能说。”他指出小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发展其思维、理解能力。但现在的家长大多不愿意让儿童多提问或是由于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孩子只能惟命是从或是由于忙于日常事务无时对答或是知识水平有限无力作答或因情绪波动无心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