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课程编号:04111139
《中国音乐史及名作赏析》Ⅰ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32一、教学大纲的说明
1、授课对象:音乐学专业,五年制本科2、课程性质:学科基础类必修课。3、任务及要求: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分析、解释和评价中国古代音乐历史中的现象、问题、特点和成就。对中国远古时期至封建社会末期音乐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作有选择的概括阐述;对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音乐品种、作家、作品和成就,作较系统的分析介绍。增长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认识。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音乐史论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开阔艺术视野,使之对中华民族灿烂的音乐、文化传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本课程的要求,修毕本课程应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中国音乐史论方面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为今后在音乐理论上的思考与研究打下坚定的基础。4、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该课程为音乐学专业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后续课程:《中国民族音乐》
学分:2
二、教学大纲
1、课程内容: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音乐的起源和先秦乐律学第三节远古和先秦乐舞第四节西周的礼乐制度第五节《诗》和《楚声》第六节乐器与器乐第七节先秦音乐论著、音乐美学和《乐记》第二章中国中古音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西汉的国家音乐机构乐府第三节歌舞音乐第四节乐器与器乐第五节中古乐律学和记谱法第六节音乐美学思想第三章中国近古音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词调歌曲、白石道人歌曲、元曲和明清小曲第三节乐器与器乐第四节宋、元说唱音乐
f第五节戏曲音乐第六节朱载的《新法密率》第七节音乐论著期末考试2、重点与难点:重点:1、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的历史意义。2、汉魏相和歌曲大曲的产生、发展。3、三分损益法的具体计算方法;4、琴曲《广陵散》赏析。5、隋唐燕乐的体制和乐舞;6、嵇康《声无哀乐论》7、琴歌《胡笳十八拍》赏析。8、朱载育《新法密率》难点:1、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的历史意义。2、汉魏相和歌曲大曲的产生、发展和历史影响。3、三分损益法的具体计算方法4、朱载育《新法密率》3、实验与实践环节:无4、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音乐的起源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第二节:先秦乐律学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第三节:远古和先秦乐舞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第四节:西周的礼乐制度第五节:《诗》和《楚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