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教案剧的“导演”,不再是“权威人士”和“指挥家”,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呢
一、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表现有时只是一个细节,但是这些细节背后蕴藏的是他们最真实最原始的想法,教师如果能够关注到学生这些细节表现,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就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位置与顺序》一课中,学生掌握了前、后、左、右、上、下等位置关系后,教师领着孩子们做游戏:教师报到哪个方向,学生就赶紧指向哪个方向,看谁反应快。这个游戏并不难,学生都掌握得比较好,教师说哪,学生指哪,动作整齐划一。可是没过一会儿,细心的教师就发现:有一个孩子似乎对此不感兴趣,有时还调皮地反其道而行之,老师说“左”,他偏向“右”。老师想用眼神制止他的行为,可是这个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老师干脆停下来,认真地问他:“你是怎么了”没想到孩子站起来大声说:“这样做更有趣”老师心里一动:“是啊,既然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位置关系,反过来做游戏岂不是更有挑战性”老师马上做出决定:“行,就按你说的办”接下来,孩子们玩得更加带劲了。就这样,课堂最后又掀起了一个高潮。二、欣赏学生的想法作为老师应该了解孩子眼里的数学与成人眼里的数学是不一样的。学生可能会有很多怪想法,这些想法可能不是纯数学的东西,但体现了孩子们可贵的思维,教师如果能够欣赏孩子们的这些想法,不但能启发他们的智慧,更能保护好他们后续学习的动力。如在一堂练习课上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说一个数,首先说的是“8”。生1:8比9小,比7大。生2:3+5=8生3:教室里有8个小组。生4:8个苹果,吃掉2个,还剩6个。
f最后,有一个孩子站起来很响亮地回答:“8是16的儿子”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老师也笑了,她没有发火,而是用欣赏的口吻说:“你的回答让我吃惊那你能不能告诉同学们,8为什么是16的儿子呢”“因为8是16的一半,所以8是16的儿子”孩子理直气壮地回答。“噢,那8的儿子又是谁呢”老师很感兴趣地追问道。“8的儿子是44的儿子是22的儿子是11的儿子是0”孩子一口气报出了他的“儿子论”。教室里笑声更响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