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
教材与学情分析: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加重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过于强大)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本课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理解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要运用
1(1(2(32(1(2)通过历史论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3(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于振
(2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1导入新课:1908年,被软禁了十年的光绪帝和掌握了大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先后
死去。(出示溥仪和载沣的图片)相隔仅一天,不满三岁的溥仪被慈禧指定为皇位继承人。
f登基大典时,受不住烦琐仪式折腾的小皇帝不停地哭闹:“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在
这儿!我要回家!”溥仪生父载沣急得满头大汗而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仍然没完没了,载沣
只好哄着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朝臣们听了,窃窃私语道:怎么可以说“快完
了”呢?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哪知三年后,清王朝真的垮台了。那么,清朝是怎样垮台的?
它垮台后,中国社会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来看
教学设计:大家在初中都接触过“辛亥革命”吗?好,那么,哪位同学用一两句话给大
家说说什么是“辛亥革命”。(注意鼓励学生!)
狭义:就是指武昌起义;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主共和的全过程。
(学生概念清楚后)
过渡那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要追求共和反对满清的统治呢?当
时的中国状况又如何呢?
一、追求共和反大清
相关的材料:1、图片:有关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1900年八国联军
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图片;2、背景材料:十九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情况的数据和材料;3、三个革命家的宣传革命的主张及革命团体的建立史实;4、地图:辛
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地图;
用这些材料希望学生能总结分析出这样结论: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