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语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兴盛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近20年来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中介语理论被介绍进我国以后,在外语教学、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教学、对外汉

姚晓波
《中介语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林出版社
2009年前言1
f《写作实践》08对外汉语1朱洁艳
语教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相关专家、学者、教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中介语理论的特点和运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其并非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与一些传统学科,如: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社会学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②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一个学科的成长离不开两个因素,一个是社会力量的推动,一个是学术氛围的营造。(朱志平,2008)③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成熟与发展同样得益于社会的需要和相关学术理论的影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迈入了稳定发展时期,对外交流增多,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便开展起来了。但到“文革”时期,社会动荡,对外汉语教学也曾一度衰弱。由此可见,对外汉语教学所迈出的每一步都与国家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息息相关。同时,从学术氛围而言,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发展,都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结实的理论基础。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的阶段划分,一般都以1950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上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一部分是,“当代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程棠,2008)④学者又把后者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该阶段奠定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基础,其特点是:从无到有,成立了专门的教学机构;初步建立了预备体系,除学校教育外,发展了刊授、函授及对驻华外交人员的汉语教学,并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培养了一支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对外汉语师资队伍。第二阶段为巩固和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的短短几年中,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以巩固,并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大量增加;有了稳定的教育机构,以北京语言大学为基地,教学点遍布全国;第三阶段为恢复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70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