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4)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或手法过于粗暴,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固定不牢和不适宜的穿刺部位造成针尖和血管壁频繁摩擦;推注药物速度及压力不均衡产生冲击力对血管壁产生机械性损伤;(5)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容易使针头刺破血管产生输液外渗;(6)重症、严重脱水等患儿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易发生输液外渗。
122制定目标QCC成员针对要因,明确整改的重点。笔者所在科室针对查检结果和圈员的讨论分析,在输液穿刺技术、输液部位选择、输液部位的固定、刺激性药液输入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
123制定对策及实施
1231改进小儿留置针固定方法笔者所在科室在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的指导下制定了不同部位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固定的标准方法及要求,要求固定贴膜时,使用纸胶布在针柄处(避开并紧靠针眼)固定一圈,贴膜边缘(针眼上方)处将留置针延长管给予固定,并增加了网状护套,既做到妥善固定又保护留置针部位不被污染,而且便于护士对输液部位进行观察。针对新方法,笔者所在科室对科内所有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规范了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的固定方法。
1232充分利用科室QQ群进行笔者所在科室将针对小儿留置针输液的标准要求和规范做成图文并茂的形式上传科室QQ群,让每位护士及时了解新的标准和要求。
1233改进小儿集中静脉输液流程在每日集中输液前,责任组长先评估需当日穿刺的幼小婴儿静脉情况,对穿刺困难的幼儿由责任组长进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并达到妥善固定。输液后责任组长需检查年轻护士静脉输液部位固定情况。
1234培训考核组织圈员针对小儿输液外渗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护士专科知识水平。
1235制定科室小儿静脉输液相关规定(1)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手背、足背等避开小儿腕关节部位进行输液;(2)长期输入红霉素等刺激性药液前对留置针部位进行生理盐水静脉冲管,确保留置针在血管内方可输液,留置4d及时拔除重新选择部位进行穿刺;(3)应用注射泵和输液泵的患儿每小时进行巡视输液部位留置针有无外渗发生。
1236效果评价QCC小组成员于2012年10月对168例小儿输液患者进行留置针输液外渗情况的调查,并与开展QCC活动后的效果进行比较。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13后期工作
为继续保持改善后的成效,将改善的操作方法标准化。并通过持续学习及人员培训的方法巩固成效,定期检查,找出新出现的问题,制定动态整改计划,不断完善制度、流程,使质量改进呈良性循环。
2结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