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单片机大约是上世纪70年代末推出的,内部程序可重写的为8751,外扩程序的是8031,一次性生产,不可改变程序的是8051。外形一般为DIP40封装。不久又推出了增强型的8052,其资源更加丰富。以后又采用CHMOS技术推出了80c51耗电大大降低。到了90年代,INTEL公司把精力放到更赚钱的计算机上,将51单片机技术转让给了一此其它公司,如ATMELPhilips等半导体制造公司,使51系列单片机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尽管十多年前就有人认为51单片机会很快淘汰,但事实证明51单片机经过不断的改进后,由于技术成熟,使用方便,至今在8位单片机市场仍然拥有庞大的用户。特别是MCS51技术的20年专利期限到期后,大量的兼容型号不断推出。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ATMEL公司在掌握快速擦写的存储器后,推出了AT89C系列,此系列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此之前,由于可擦写的8751价格昂贵,国内长时间采用803127C64这样的外扩存程序储器方式。51单片机最初只有DIP40这种很古老的封装,后来推出了CHMOS工艺的80C51后开始有了PLCC44这种相对较小的方形封装。AT89C系列中开始有20脚的DIP20的精简型封装,这极大方便了在一些相对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缩小了PCB的体积。20脚的有AT89C1051、AT89C1051、AT89C1051,对应程序存储器分别为1K、2K、4K。标准的51为4K程序空间,128字节的RAM,32条端口,5个中断,2个定时计数器,12个时钟周期执行一条基本指令,最长的除法为48个周期。52为8K程序空间,256字节的RAM,32条端口,6个中断,3个定时计数器。AT89S51是可在板上直接下载程序的改进型号,并增加了看门狗功能,AT89C51只能在编程器下写入程序,所以经常会有人在PCB上安装IC插座,以便取下来编程更新程序。AT的51系列后来也推出了单周期的51,但价格没什么优势,国内很少使用。最近几年宏晶在国内大量推广STC51系列单片机,最近又推出不少所谓1T的单
1
f片机,价格较低STC采用串口直接下载程序,写入程序很方便。
12单片机的特点
1单片机的存储器ROM和RAM时严格区分的。ROM称为程序存储器,只存放程序,固定常数,及数据表格。RAM则为数据存储器,用作工作区及存放用户数据。2采用面向控制的指令系统。为满足控制需要,单片机有更强的逻辑控制能力,特别是单片机具有很强的位处理能力。3单片机的IO口通常时多功能的。由于单片机芯片上引脚数目有限,为了解决实际引脚数和需要的信号线的矛盾,采用了引脚功能复用的方法,引脚处于何种功能,可由指令来设置或由机器状态来区分。4单片机的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