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反思的问题摘要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们做着各种努力,但效果多有不佳的遗憾。如何克服这一遗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效果,就成为教师反思的问题。本文对此做了探讨,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关键词数学教学反思问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改革之风在教师们中间悄然掀起。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在堂教学的高层次追求上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气象。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在这种新气象中,我们也会发现许多貌似优秀的课堂教学,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源就在于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们深入反思。基于这样的原因,本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一、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淡化吗我们知道,概念(dictio
ary)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小学数学教学虽然是启蒙性质的,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有如此的表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f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概念教学是不重要的。恰恰相反,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不可淡化的。如我们教师都有这种疑惑: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种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在在问题,就是忽视概念教学,以为学生学会了计算操作,就可以了。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概念,不能准确把握概念,更不能灵活运用概念。这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的问题。正如上文所说,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教师淡化了概念教学,就是忽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