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谈谈身边保护环境的典型的人或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只有融入了学生身边的人或事,才能让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情感中,从而对文中“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灾难”“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加深了体验和感悟,最终让学生领悟和品味到“太可爱”,同时“太容易破碎”的原因,从而达到编排本课的目的,那就是教育学生珍爱生命,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总之,“语感教学”是语文学科人文性质的最好体现。它的提出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广大教师只要在“语感培养”的领域里潜心思考,不断探求,就一定会为语文教学开辟出新天地。
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f7月版。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3王尚文《语文教育论引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