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r
34遏制垄断行业的人为涨价,减轻通货膨胀压力r
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推动资源价格和要素价格上涨势在必行,并且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为我国油、水、电、气价格上涨增加了外部压力,但由于我国油、水、电、气等行业都是垄断企业,其每次价格调整都引起社会较大争议。主要原因一是定价机制不透明,价格调整的结果往往违背价格调整的宗旨;二是水、电、气是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刚性需求对价格的弹性较小,从而通过提高价格的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的节约和供应问题,反而加大了居民生活成本支出,抑制了居民消费。实践结果也已证明仅仅利用提高价格无法解决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问题。对此,国家应在鼓励性政策措施上多下功夫,比如鼓励购买和使用小排量汽车、实行“费改税”,建立资源使用税,运用科技力量发掘新能源,鼓励企业实行技术创新,对节能降耗企业给予资源消耗政策性奖励等。r
2010年是我国经济恢复性扩张期,也是物价新一轮上涨周期,垄断行业的价格调整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并给出充分的理由,否则价格的调整会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r
35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r
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刺激消费,而增加居民收入才可能从根本上拉动消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和收入增长造成很大冲击,随着物价上涨势头不断显现,居民收入增长问题将愈加凸显。政府应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尤其要通过多种办法加快提高城镇中低收入人群和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这不但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目标。同时,继续加强医疗、保险等社会基本保障制度的改革,消除居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担心,逐步形成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r
36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节能减排”r
2009年9月在大连召开的夏季世界经济论坛,“低碳经济”成为会议讨论的一个主要议题,应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际能源价格受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提高我国的能源自给率和利用率,降低单位GDP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能源造成的冲击,亦可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