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师要尊重科学的知识,只有把这四方面知识(基础知识、学科知识、条件知识和实践知识)真正的构建成体系结构,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效率,那么,要构建知识的结构体系,
更多精品文档
f学习好资料
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的积累知识,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经验的总结与反思,需要教师间的经验交流等来完善其知识体系结构。
2、关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反思
新课标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课堂,现已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把“探究”视为医治百病的良药,不择时机,不择问题的要求学生探究。
案例: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教师在学生自主拼摆图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师: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你摆一个这样的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你摆这么多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生1:我摆的是三角形,我摆一个这样的图形用了3根小棒,我摆了2个,共用了33=6(根)
生2:我摆的也是三角形,我摆一个这样的图形用了3根小棒,我摆了4个,共用了3333=12(根)
生3:我摆的是正方形,我摆一个用了4根小棒,共摆了3个,
更多精品文档
f学习好资料
444=12(根)
生4:我摆的是房子,我摆一间要用6根小棒,共摆了3间,666=18(根)
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只看这一教学片段,应该说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课。但是问题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并不是让学生算出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而是让让学生探索怎样算出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而是让学生理解和认识乘法,并让学生在乘法和加法两种方法的直接对比中感受当相同加数个数比较多时,用乘法读、写、算比较简便。因此,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相关的几个概念: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才是本节课的重点。上述教学中,教师在关键环节,随意探究,任意浪费时间,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在理解和探究乘法的意义时,时间不足,导致本节课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教学没有实现真正的有效性。
除了不需要探究的问题花费大量宝贵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外,我还发现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问题过于简单,完全不需要讨论,可是为了体现新的学习方式,还是组织学生分组合作;二是没有与其他学习形式有效整合,问题一出就让学生讨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还没形成自己的想法就与别人交流,只有听的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