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资料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综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也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反思,现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新教师岗位练兵课”的有关案例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下面分别从对教师建立知识体系结构、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中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1、关于教师建立知识结构体系的反思新课标中提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与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学生真正的由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究者,那么这种角色的转换,让教师关注的重点也随之转换,往往忽视了对知识体系结构的建构,其中包括:基础知识、学科知识、条件知识和实践知识。纵所周知,数学学科知识是十分讲究准确、严密、规范的。但在常规课的听课调查中发现,我们教师自己在基础知识的讲授中出现错误读法或说出不规范的数学语言。如:一位新老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过河》一课,为了让学生通过“过河”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其教学程序大致如下:(1)通过看情境图,理解题意。(2)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生独立解答完问题,进行小组汇报,引导讨论小括号的作用,
更多精品文档
f学习好资料
领会理解运算顺序。)(3)教师小结师: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
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4)独立尝试书第19页“做一做”5×(36-29)(83-35)÷694-(2519)(学生独立做完后,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师:谁来说说5乘括号36减29括号等于多少?(学生顿时摸不清头脑,下面老师也带着疑惑不解的眼神,你看
我,我看你。)
从整个教学流程来观察这节课,是不存在大问题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读混合运算时,没有根据算式的意义进行读解,而是只根据写算式的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读,让人听不清楚意思,并且误解题意。我们正确的读法是“5乘36与29的差”。错误的读法传授给学生,只可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错误的知识,从而形成“首因效应”,最后影响终身的学习。事实上,我们知道,在科学领域里,来不得一丝知识的不确定性。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外,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无误的科学知识结构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数学教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