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关于外部性问题的理论浅析摘要: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的体现,其特征表现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虽然对外部性定义的怀疑一直存在,但是外部性理论不断发展创新,本文详细阐述了外部性理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外部性对市场的影响。关键词:外部性;外部性理论;市场失灵一、外部性概述1外部性的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对外部性的定义不同,一类是从外部性的产生主体角度来定义,引用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定义:“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另一类是从外部性的接受主体来定义,引用兰德尔的定义:外部性是用来表示“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些低效率现象,也就是某些效益被给予,或某些成本被强加给没有参加这一决策的人”。2外部性理论概述在外部性理论发展长河中,马歇尔、庇古和科斯三位经济学家为外部性理论的进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外部性这个概念基于“外部经济”发展起来,发表与马歇尔1890年的《经济学原理》一书。内外部经济这一对概念,说明了第四类
f生产要素的变化对产量产生的影响。内部经济,指的是内部因素所造成的生产费用的降低,包括劳动者的工作激情、专业技能的进步、企业内部分工合作的完善、设备的更新采用、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经营费用的降低等。外部经济,指的是外部因素所产生的费用节约,包括市场的容量、交通的便利度、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的远近关系以及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状况等。马歇尔认为由企业内部分工协作导致的效率提高是内部经济,即规模经济,在微观经济学中就是伴随产量的增长,长期平均成本降低,而认为由于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造成的效率提高是外部经济。
马歇尔并没有提出内部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概念,但从他的理论出发可以推导出内部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概念。同时,马歇尔考察的外部经济是外部因素对本企业的影响,而本企业的行为如何影响企业的问题是由庇古随后完成的。
4庇古的“庇古税”理论马歇尔的嫡传弟子庇古在1912年发表了《财富与福利》,经过修改后在1920年改名为《福利经济学》,作为庇古的代表作,也是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第一本系统阐述福利经济学的著作,庇古也因此得名于“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第一次应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站在福利经济学的视角综合分析了外部性问题,对马歇尔提出的“外部经济”概念进行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