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
受追诉期限的限制。30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
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情况属于(立法解释)。31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吃的食物内,某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32一行为触犯数个刑法条文、数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一罪的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想象竞合犯)。33死刑不适用于(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34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35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性质)决定罚金数额。36虽然犯罪分子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判处法定最低刑还是过重时,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内判处刑罚。37法定最高刑为10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追诉期限为(15年)。38在我国,有权对刑法规范的含义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39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40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强奸、抢劫、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41(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间歇期)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42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因而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况,刑法理论上成为意外事件。43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大损失),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44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45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46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基本上是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同时兼采(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中的合理因素。47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48管制的最低期限是(3个月)。49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没有故意犯罪)。缓刑不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构成累犯)的犯罪分子。
名词解释: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反规定的犯罪、
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2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
律。3刑法体系: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4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