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科分类与代码
(GBT137459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Classificatio
a
dcodediscipli
es(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01批准,19930701实施)
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由国家科委与技术监督局共同提出,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负责起草,国家科委综合计划司、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综合计划局、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司、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司、中国科协、中国科协干部管理培训中心等单位参加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于1992年11月01日正式在北京发布,1993年7月1日实施。
《学科分类与代码》共设五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2术语21学科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22学科群学科群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3学科分类原则31科学性原则
1
f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32实用性原则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33简明性原则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34兼容性原则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35扩延性原则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36唯一性原则在标准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4学科分类依据本标准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5编制原则51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展开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52本标准仅对一、二、三级学科进行分类。共设58个一级学科。门类排列顺序是:A自然科学,代码为110180;B农业科学,代码为210240;C医药科学,代码为310360;D工程与技术科学,代码为410630;E人文与社会科学,代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