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如何界定青年教师从“生手型”成长为“成熟型”
橄榄枝httpblogsi
acomc
sblog_630f81cd0100g6f8html近几年,学校引进了不少青年教师,学历必须是大学本科及以上。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高,各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各有高招,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但是对青年教师从“生手型”成长为“成熟型”的考量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比较多的只是划定年份(一般以6年为分界线),评价缺乏科学的依据,更多地从教学效果来评定一个教师的良莠。
学校举行主题为“我与学校共发展”的青年教师论坛,我被邀给论坛点评,就对“成熟型”教师的标准作了思考。我认为青年教师从“生手型”成长为“成熟型”的标准应该从如下五个方面作界定:
1、教的能力。教的能力是指教师备课的能力和上课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能不能结合学生实际上好课、备好课。
2、说的能力。说的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向同伴教师说明如何上这节课的能力。就是通常所说的“说课”。
3、选的能力。选的能力是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来检测“教”与“学”的能力。
4、评的能力。评的能力是指教师能够讲清楚一节课的优缺点。
5、析的能力。析的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根据从一份练习或者试卷中准确的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并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上述能力缺一不可。如果单单从教学效果看,就很难确定其是“真熟”还是“假熟”。
教师的成长速度是和自身的努力、氛围以及指导者的水平密切相关的,不能简单地根据成熟时间确定教师的好与坏,成熟稍晚的教师出类拔萃者为数不少,大器晚成型也大有人在。因为教师的成长关键在于教师本人是否善于思考和积累,是否把教师的职业当成终身为之献身的事业。如果是主观上要求进步,在外因的影响下成熟起来的老师,很快就会继续成长为经验型教师、优秀教师。我把这类这种现象叫做“自熟”。而如果仅仅为了成熟、为了
f评职称或是因为学校的考核而达到这些能力的,之后的成长速度就会放慢,成不了优秀教师。我把这种现象叫做“催熟”。
优秀教师的成长并非天生的,是经过无数次地“反思总结实践再反思”锤炼而成的,期间必定经历失败的困惑甚至痛苦,是对事业的孜孜追求使他们比别人具有更强的意志力和洞察力。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